leyu平台:历久弥新的精神传承

日期:2024-09-04 15:22 | 人气:

转自:辽宁日报

历久弥新的精神传承

历久弥新的精神传承

——记辽宁“时代楷模”、丹东市融媒体中心《铭记》工作部(下)

本报记者明绍庚黄岩

奔流不息的鸭绿江水,氤氲着两岸风景;饱经风霜的鸭绿江断桥,记录着昔日沧桑。丹东,这座经历抗美援朝战火洗礼的城市,成了许多志愿军老战士魂牵梦绕的地方。

“战友们,我回来了。一晃70多年过去了,祖国越强大,就越想念你们啊!”这是《铭记》创作团队成员张蕾每次陪同重访丹东的抗美援朝老战士时,听到最多的一句话。

随着抗美援朝口述历史纪录片《铭记》播出,创作团队收到的线索越来越多,一个个英雄的形象走进人们视野,一个个英雄的故事传遍千家万户,在春风化雨、润物细无声中深入人心。

《铭记》,是为了更好地纪念,也是为了更好地传承。

讲好抗美援朝的故事是职责是使命

“老人家,我们是从丹东,从鸭绿江畔来的!”这是寻访时,《铭记》创作团队常用的开场白,也是联系志愿军老战士时一句引以为豪的自我介绍。

每当老战士听见“丹东”两字,总会满眼放光、异常兴奋。2020年12月,张蕾在四川省成都市采访时得知,志愿军老战士林家保因为年事已高,曾经拒绝过多家媒体采访。有人劝她换个人采访,但张蕾就想再试一试。来到林家保居住的小区,遇到了刚好出门的老战士,张蕾试探性地在采访本上写下“丹东”二字递到他面前,没想到林家保一下子就激动起来:“丹东啊,那里有我最难忘的战友,快来家里说。”

“作为来自英雄城市的记者,在这项抢救性采访中,我深深地感受到,我们这座城市没有忘记志愿军老战士;同样的,志愿军老战士也铭记着他们出征战场的城市。”张蕾说,很多次采访,老战士讲着讲着就禁不住掩面哭泣,她常常也是一边记录一边落泪。

历久弥新的精神传承

这样令人动容的瞬间还有很多,最令张蕾难忘的是老战士常提到的一句话:就算牺牲在战场上,也要打光最后一颗子弹。这句话始终激励着她为历史存证、为英雄留像。“梳理采访对象,整理采访资料,与时间赛跑,让老英雄能够在有生之年看到自己的纪录片,看到他们的故事被更多人了解,这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!”张蕾说,路途遥远、千难万阻,我们不想错过任何一位老英雄。

2023年张蕾在贵州寻访期间,连续工作40多天、拍摄完成49位老战士,正在收拾行李准备返程时,她接到了电话:又联系上10位老战士,还需要继续拍摄吗?尽管已连续作战多日,但张蕾二话没说,又背起装备继续拍摄!张蕾说:“再苦再累我也必须坚持,一定要把这10位老英雄的珍贵记忆留下来,绝不能留下遗憾!”回顾那段采访经历,张蕾的眼神里依旧透着坚毅。

领命出征、主动追寻,为了更快地完成任务,保留下更多志愿军老战士口述抗美援朝历史的珍贵故事,创作团队不停地“自我加码”。“快点,再快点!”“多点,再多点”……《铭记》创作团队成员一路“拼”来、一路“拼”得,抗美援朝精神时刻激励着他们。leyu官网

“身在丹东,对抗美援朝有所了解,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系统地接触这个选题,经过几轮采访,听着老战士的讲述,越发感觉我们这次抢救性采访有多么不寻常!”《铭记》创作团队成员张萍告诉记者,每次采访老战士,她都会问同样一个问题:面对武装到牙齿的敌人,你们真就不怕死吗?可老战士们却给了张萍同样一个答案,在他们的脑海里根本就没有“怕”这个概念。

“我采访过的每一个老战士,在我心中都是一座丰碑,都是我学习的榜样。”张萍说,每当完成采访任务背着沉重的设备一身疲惫的时候,或是整理老战士的同期声遇到难题的时候,她就会想到一级战斗英雄杨根思说的“三个不相信”,“与战场上志愿军战士英勇战斗相比,我们这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?”

“眼下,采访的老战士中已有四分之一永远地离开了我们,这也反映出这项工作的紧迫性和价值所在。”《铭记》创作团队成员的脚步从未停歇,反而变得更加急促,从一座城市辗转到另一座城市,每天都在与时间赛跑,去寻找“最可爱的人”,去发掘“精神高地”。leyu下载

在信念传承与精神赓续中更好地铭记

只有铭记才是对英雄最好的致敬,只有传承才是对英烈最好的慰藉。2020年8月31日,抗美援朝口述历史大型系列纪录片《铭记》第一集全媒体推送,至今已播出256集;2023年9月,《铭记——抗美援朝口述历史》图书和音像制品出版发行,被列为国家“十四五”重点出版工程。

志愿军老战士和抗美援朝英雄模范,是抗美援朝重大历史事件和故事细节的知情者、见证人,他们的战争经历和所思所想,具有重要史料价值。丹东市融媒体中心主任江宏立说:“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,不仅要加快抢救性挖掘采访的步伐,还要做好成果转化应用,把《铭记》打造成‘口述历史品牌工程’,让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历久弥新、传承永续。”

如今,《铭记》创作团队已经成为联系志愿军老战士的纽带,老战士通过他们找到了自己当年的战友、烈士家属找到了亲人的墓地,很多志愿者加入到口述资料采集工作中。团队成员的辛苦付出让老战士深受感动,他们在讲述结束后,会将自己珍藏多年的荣誉证书、立功证明、战斗喜报、奖章勋章赠送给《铭记》团队。这些珍贵物品,一下子又让人想起了那段峥嵘岁月,仿佛又看到志愿军战士战斗的身影。

如今,抗美援朝战争硝烟已经散去,但抗美援朝精神在穿越时空的对话后继续传承发扬着。今年,张萍参加“好记者讲好故事”全国巡讲,赴南开大学、天津大学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举办了10场巡讲、8场交流会、4场座谈会。“记者不仅是记录者、传播者,更是践行者和传承者。”张萍说,“无论是参加巡讲还是出席座谈,听完我们的讲述,在场的师生无不为之动容,我要让更多的人知道志愿军的英雄事迹,这就是从事这项工作的意义和价值。”

“同学们,谁去过鸭绿江断桥,谁去过抗美援朝纪念馆,谁能讲讲抗美援朝的故事?”这是张蕾到丹东市实验小学讲课的一幕,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对抗美援朝战争的认知,对志愿军英雄烈士的认同,让她感到很意外也很惊喜。《铭记》播出以来,创作团队成员进机关、进学校、进企业、进社区、进军营,在省内外开展巡讲50多场次,让英雄的故事成为生动鲜活的爱国主义教育读本。

“没想到在职业生涯里,还能够参与抢救抗美援朝口述历史这项非常有意义的事业。”创作团队的成员感谢自己的选择与付出,更感慨通过这项事业带动了身边的家人。

张萍的爱人、儿子每逢假期都跟着她奔赴各地采访,成了司机、助理,帮她一起编辑素材、整理同期声;张蕾的母亲担任了“初审”“校对”,反复观看采访素材,帮助整理编辑好的文字材料;门庆金一边对素材进行编辑整理,一边“啃”下大量的史料,成为抗美援朝战争研究“专家”。大家采访中形成的视频、录音、笔记是抗美援朝战争口述历史的第一手资料,成为辽宁省档案馆永久馆藏史料。leyu平台

岁月因铭记而永恒,精神因传承而不灭。去年4月,张萍在重庆采访牟元礼老英雄。他激动地说:“抗美援朝精神要一代一代往下传,我代表老兵谢谢你们!”每次听到这样的期许,《铭记》创作团队的成员都万分感慨,深感职责神圣、使命光荣!

铭记是最好的致敬,传承是最好的缅怀。历史需要铭记,《铭记》未完待续……


leyu登录入口 leyuAPP leyu入口

旋转小火锅定制流程

免费咨询

提供图纸

免费设计

免费报价

无忧安装

终身维护